地震的主要傷害來自被建筑物的倒塌,砸傷或壓傷。如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
顯然,增加房屋建筑整體的抗震性成了問題的關鍵,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建筑質量亟需提高。
而像日本等地震高發的國家,其房屋都很好的考慮了未來地震的影響,結構為了地震而設計。而輕鋼房屋就是日本自建房的大部分選擇。
日本裝配式建筑主要采用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和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在抗震措施方面,日本對關鍵的框架梁柱節點及樓板疊合層均采用現澆處理,既增加了結構的整體性,也達到了與現澆“同等型”。同時,隔震、減震消能裝置比較廣泛地應用于包括預制裝配框架結構在內的民用建筑中。
國內輕鋼裝配式建筑選用鋼材強度高、韌性好,墻、梁、屋架組成的柔性框架可滿足9度抗震設防要求,在地震來臨時,柔性建筑就開始晃動,所產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減震柱吸收掉,保護關鍵的柱子、梁不被破壞,以此保證房屋主體的穩定性。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基本等同于現澆結構的抗震性能。另外,裝配式建筑還可以通過引入隔震措施,使抗震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